欢迎光临合作社     登录 注册
发布供求信息
粮油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科技信息 > 粮油 > 水稻恶苗病加重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建议
水稻恶苗病加重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建议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多出现在苗期,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今年,我省恶苗病发生较多,早稻和单晚上都有发病加重的趋势,各地应引起重视,加强连晚上恶苗病的防控措施。

        一、水稻恶苗病加重发生的原因

        1.菌源充足:病原菌源是病害发生三要素中的首要部分,恶苗病的主要病源是带菌种子和稻草。近年来,水稻恶苗病虽然发生较轻,但常年发生,部分水稻植株感染恶苗病后不仅没有显症,还能继续生长,直到抽穗结实,但种子内已有菌丝潜伏,这一部分种子正是来年田间恶苗病菌的最大来源。此外,近年来带病的稻草也成为恶苗病病害发生提供了一部分初侵染源。

        2.浸种方法不规范:一是没有专用浸种器具浸种,浸种浓度随意,甚至有农户在流动的溪流中浸种,或者连包装袋一起浸泡,导致种子与药液没有充分接触。效果很差。二是浸种时间不足。三是可能用了不合格的农药。比如药剂质量不达标,甚至假药。或者把拌种剂误认为是浸种剂。四是催芽环节有利于发病。部分农户催芽时温度过高,特别是育机插秧时秧盘集中堆放,导致催芽阶段温度偏高,病菌易侵染;部分旱育秧田覆盖薄膜导致苗床温度较高,也利于病菌侵染和病情发展。

        3.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浸种:病菌产生抗药性。

        二、水稻恶苗病防控对策建议

        1.选择抗(耐)病品种,截断病害初次侵染。虽然目前没有理想的高抗恶苗病的水稻品种,但我们可以参考实际生产中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发病程度的差异,选择恶苗病相对发病较轻的耐病品种进行种植。选择无病种子,因此,要杜绝使用发病的田块周边的稻种,而应选用相对无病的稻种。

        2.严把种子药剂处理关,降低病菌侵染风险。作为预防水稻恶苗病最有效的措施,要严格规范以下种子药剂处理操作环节:一是适当晒种,这样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浸种前应选择晴天晒种1~2天;二是选用高效对路药剂进行浸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或杀螟·乙蒜(菌虫清)等,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的地区,可以轮换使用。三是药液配制浓度要准确。对恶苗病发生较轻的地区可按商品药剂说明浓度浸种,对部分恶苗病较重发生地区及产生抗药性地区,植保专家建议加大使用浓度:25%氰烯菌酯用1500~2000倍,25%咪鲜胺用2500倍或者40%咪鲜胺1600倍浸种。四是注意浸种方法。浸种要先将浸种药剂兑水配成药液后再倒入稻种,不可将稻种浸入清水后再倒入药剂,将种子和药液拌均匀,让种子充分吸收药液。不可将稻种连袋扔入药液中,必须让稻种直接接触到药液,浸种时必须处于蔽光状态,药液需淹没稻种,浸种其间应该搅拌若干次,捞出后直接催芽或阴干后直接播种。浸种时间一般需48-60小时,气温高适当减少,气温低要增加,具体可按照药剂使用说明。特别强调的是,对市售包衣或已拌过药的稻种,如无特别指明防恶苗病。仍需按上述要求进行浸种。

        3.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全程防控。稻恶苗病一旦侵入水稻植株后就很难进行根除,一味地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也不能达到有效控制恶苗病发病为害的效果,反而增加了稻谷中农药的残留量。为有效地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为害,我们应在药剂处理种子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可持续的全程防控。一是做到适期播种,避免低温播种而影响浸种效果;二是做到适时、适量施肥,尤其尽量少使用氮肥,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恶苗病病株要尽快、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减少菌源;收获后应对有病的稻草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作燃料或高温沤制堆肥,彻底切断菌源。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支持 | 在线服务 | 农技服务 |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71-82705997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