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作社     登录 注册
发布供求信息
技术支持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据本站各监测点越残留虫量和羽化成虫调查,结耕作制度、象条件及历史资料等素分析,预测我区一代二化螟在单双混将大发生,严重影响早稻及玉米、甘蔗、茭白等作物请各地根据二化螟发生特点,及时做好防治指导工作。

一、发生趋势

越冬代二化螟残留虫量高2月底32块田越冬虫量调查,二化螟平均每亩有活虫13957条,幅度0-70435条;41036块田调查,二化螟平均每亩有活虫12317条,幅度534-45889条,越冬虫量为近年来最高。

因越冬幼虫虫龄差异大,导致化蛹羽化期拉长,成虫羽化峰次多。据区病虫测报站各基层监测点性诱剂诱蛾调查,越冬代成虫4月初始见48日开始瓜沥车路湾监测点、靖江花神庙监测点虫量明显增加,410日进入第一个羽化高峰,412日到达高峰,其中瓜沥车路湾386头,靖江花神庙112头,益农镇龙殿35头,头蓬区站标准观测场18头。4月中下旬蛾量持续走高,417-23日出现第二个羽化高峰,高峰日422日瓜沥车路湾262头,靖江花神庙监测点179头,益农镇龙殿61头,头蓬区站标准观测场71头,戴村大石盖34头,益农三围30头,进化大汤坞16头。5月份以来各监测点蛾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513日东片部分监测点蛾量又快速上升,瓜沥车路湾点515日三瓶蛾量242头,区站标准观测场514日三瓶蛾量174头,目前蛾量仍呈走高态势

512-17日早稻普查,平均丛发率达6.1%,幅度0%-90%田间幼虫以1-2龄为主随着越冬代幼虫的不断羽化产卵,二化螟田间虫量将进一步上升,预测早稻上一代二化螟将发生

二、防治意见

我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复杂,早稻种植面积增加,稻、单季稻混栽区共生期长,小麦、甘茭白、玉米二化螟宜取食为害的虫源桥梁田插花种植遍,为二化种群繁衍殖提供了良好的件。鉴于二化螟对现有药剂抗性逐年加重,单一使用化学防治效果不突出,以及二化螟发生期长,世代重叠严重的现状,应以区域治理的防控策略,综合运用农业防控态调控、理化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根据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期拉长的情况及田间虫情,当前应狠治一代二化螟,切实控制一代二化螟害,效压低一代二化螟残留虫量,减轻晚稻上第二代二化螟防控压力。

1.业防控减少插种植,集中育供做好带药下田)等

2.态调控耕路边、渠道边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源植物大豆、芝麻、万寿菊、百日草留草保护和培殖天敌,提高自然控害能力。

3.理化面积连片应用诱剂诱杀化螟成虫每亩设置诱器一个,诱捕器内置芯一根。

4.学用药

(1)治对象田重点防治早稻田,茭白、甘蔗、玉米挑治。

(2)早稻防治指标枯鞘丛3-5%枯鞘株率0.5-1.5%

(3)防治适期5早插(播)防治,插(播)当延,重发及第一次防效差的田块,间隔10左右,再防治一次

(4)防治药剂每亩可选用30%乙多·甲氧虫悬浮剂30毫升、或②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g、或30%氰虫·甲虫肼悬浮剂30ml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配药时注意二次稀释,防治时田间灌水层防治后保水5天以上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支持 | 在线服务 | 农技服务 |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71-82705997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