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区几个点的调查情况来看,今年夏茶生产前期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较重且危害持续时间长,该虫抗药性强,防治难度较大。茶尺蠖、茶橙瘿螨、茶毒蛾、茶刺蛾等害虫前期总体危害情况较轻,但经过梅雨季高温高湿天气后,茶树病虫害发生将进入一个高发、重发阶段,各茶叶企业及广大茶农要认真做好田间调查,根据虫情及时开展防治。
茶尺蠖 第二代虫量发生一般,预计今年第三代茶尺蠖发生较重,据测报灯下虫量分析及田间调查,预计第三代幼虫高峰期(防治适期)约在7月中旬。但不同地域、不同地块会由于环境及往年发生情况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单位务必加强调查,选择虫量超标(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田间虫龄大都在2、3龄时进行防治。防治时一般无公害茶园可选用阿立卡(20ml/亩,安全间隔期7天),15%茚虫威(凯恩)(18ml/亩,安全间隔期7天),2.5%溴氰菊酯(敌杀死)(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2.5%三氟氯氰菊酯(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联苯菊酯(天王星)(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2.5%联苯菊酯(天王星)(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对有机茶园,建议可选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清源保制剂、BT制剂等。此外,在药剂的选择上,各单位应在保证农残的前提下,根据本地茶尺蠖的抗性选择轮换用药。
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由于其年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虫态混杂,加之近年来吡虫啉等农药的重复使用,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区茶园中普遍为害较重。接下来的高温天气会对该虫的发生产生一些抑制作用。各单位应在此间加强调查,对百叶虫量超过10头的茶园进行全面喷药防治,具体地块防治掌握在田间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24%虫螨腈(帕力特)(30ml/亩,安全间隔期7天),15%茚虫威(凯恩)(18ml/亩,安全间隔期7天),10%吡虫啉(2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若本地块同时有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尺蠖危害,可选用或茚虫威等兼治型药剂进行防治,剂量和使用方法与单独防治茶尺蠖一致,有机茶园可选用0.5%苦参碱(用量6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
茶刺蛾 第一代茶刺蛾为害较轻,第二代是主害代,危害面积会有所扩大。预测防治适期将在7月下旬。各单位应加强调查,对危害较重的茶园在2、3龄幼虫期进行施药防治。施药时应注意要将药液喷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5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氯氰菊酯(20~2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2.5%溴氰菊酯(敌杀死)( 15~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5天)、10%联苯菊酯(天王星) ( 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6天)。
同时各茶场还要做好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毒蛾、蜡蝉等茶树害虫的防治工作。
由于不同地区的茶园病虫害发生差异较大,各单位应加强田间调查,严格对照防治指标进行科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