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作社     登录 注册
发布供求信息
病虫情报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病虫情报 > 2014年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2014年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据本站系统监测,结合我区病虫发生历史资料、品种布局、未来天气趋势和省、市植保部门对今年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等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区单季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至大发生趋势,其中:七(5)代褐飞虱、纹枯病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六(4)代稻纵卷叶螟中偏重发生;二化螟纯单季稻区为偏轻发生,单双混栽区和机割面积大的稻区为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有流行可能;小球菌核病及生理性失水青枯等穗期病害如遇不利天气有中等发生可能,杂交稻上发生几率大。晚稻病虫害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各镇农技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宣传发动,因地制宜抓好晚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确保今年晚稻丰收。

一、发生趋势分析

1.稻飞虱

    预测六(4)代稻飞虱中偏重发生。今年8月份以来多阴雨天气,8月上旬测报灯下未见明显迁入峰,到818日灯下褐稻虱有一个24头的迁入峰;820日南片416块田普查,褐稻虱田间虫量上升很快,从814日普查的平均百丛21.8头上升到了194.4头,上升了791.7%;占总稻虱比例从814日的10.6%上升到55.1%,上升了419.8%;褐稻虱中短翅型成虫占10.7%,各地已普遍发生。预计月底之前将有一个低龄若虫孵化高峰。

    七(5)代褐稻虱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8月初以来我区大部田块未进行防治,当前田间褐稻虱虫量上升很快。8月下旬之后我区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增大,每年褐稻虱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会出现较大迁入虫源,晚稻进入孕穗抽穗期后的营养条件及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褐稻虱繁殖,褐稻虱种群密度将快速增殖。

2.六(4)代稻纵卷叶螟

    预测为中等偏重发生。预测依据:一是今年8月份之后大部分田块未进行防治,部分田块田间残留虫量较高。区站及各基层监测点田间赶蛾调查,当前田间蛾量持续降低,未见明显蛾峰;820日区站测区调查,观察圃百丛虫量190条,定点大田平均百丛171条,幅度70-385条;6个基层监测点田间调查,平均百丛虫量16条,幅度0-88条;819-20日南片普查,平均百丛虫量28.4条,幅度0-80条。每年8月下旬大量蛾子随着冷空气开始南下回迁进入我区,加上本地成虫羽化,使虫源基数激增。二是水稻生育期有利于稻纵卷叶螟为害,六(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时,晚稻正处于孕穗抽穗期,叶色嫩绿有利于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三是气候条件有利,今年8月份气温不高连续阴雨,适温高湿条件十分有利于稻纵卷叶螟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将加重为害。

3.穗期5代灰稻虱

    预测为轻发生。今年第1代灰稻虱发生量少,目前田间虫量不高。819-20日普查,平均百丛有灰稻虱56.7头,幅度0-430头。目前田间虫量基数低,加上防治六(4)稻虱时兼治作用,将会影响穗期第5代灰稻虱的发生量。

4.螟虫

    预测二化螟纯单季稻区为偏轻发生,单双混栽区和机割面积大的稻区为偏重发生。今年7月份灯下二化螟成虫虫量达340头,为近年来最高年份;我区大部稻区8月份未进行防治,造成局部地区特别是单双混栽区的桥梁田二化螟为害较重。

5.纹枯病

    8月份持续阴雨天气对纹枯病发生极为有利,预测将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

    区站测区820日系统调查,观察圃丛发病率90%,株发病率31.6%,病情指数10.1,分别比85日调查增长28.5%20.2%15%;另据816-20日全区各地普查及基层监测点820日调查,平均丛发病率22.1%,幅度0-95%,部分田块已穿顶。随着8月下旬气温回升,田间纹枯病病情将激增。

6.稻瘟病

    我区尚未发现叶瘟,但周边的绍兴、嘉兴、宁波、余杭等多地在浙粳88等主栽品种上已发生叶瘟。稻瘟病是流行性病害,近期的低温阴雨天气十分适宜于稻瘟病发生,我区穗颈瘟流行风险加大。

7.稻曲病

    预测为中等发生。当前我区主栽的浙粳88、甬优538等晚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不强,去年发生面积很大,田间菌源充足;8月底到9月初晚稻破口时期多阴雨天气,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稻曲病发生;当前晚稻上氮肥、穗肥施用量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稻曲病的发生。

8.失水性青枯

    发生机率大。单季晚稻穗期因天气原因,后期易发生失水青枯,自2005年以来已有二年大面积发生,历年在个别品种上有零星发生。此病的大面积发生天气是外因,而水稻本身的抗逆能力强弱是病害能否大面积流行的内因。今年我区晚稻苗钾肥施用量偏少、稻株抗逆力不强,生育期推迟,如后期遇剧烈变化的天气影响,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青枯。

二、防治意见

    据以上情况分析,今年我区单季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总体将重于去年,特别是七(5)代褐飞虱、纹枯病中偏重发生至大发生的几率很大,稻瘟病有流行可能,六(4)代稻纵卷叶螟将中偏重发生,而且地区间、田块间差异较大,特提出以下防治意见供各地参考。

1.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

    鉴于今年我区单季晚稻中后期病虫有偏重发生至大发生的趋势,要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大螟,积极预防稻曲病、稻瘟病、失水性青枯等水稻穗期病害。

    褐飞虱要坚持“治前控后”的策略,狠抓主害代前一代即六(4)代的防治,针对褐稻虱对噻嗪酮抗药性增加的现状,建议在六(4)代褐稻虱防治时使用吡蚜酮,把虫量控制在每百丛10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防控贯彻适期达标防治方针,即穗期百丛幼虫达60条即为防治对象田,以确保晚稻穗期上部三张功能叶的完整;纹枯病、穗颈瘟和稻曲病要抓住水稻关键生育期进行防治。

2.因地制宜,适时防治

    8月下旬重点抓好纹枯病、六(4)代褐稻虱、六(4)代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杂交稻上要抓好二代二化螟及大螟的防治工作,同时根据水稻生育期主动预防稻曲病、穗颈瘟等穗期病害。要求在825日之前防治纹枯病,兼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早插早播田块及时做好穗期病害预防工作。

3.科学配方,对症下药

    防治稻纵卷叶螟每亩可用:①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毫升;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③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2毫升。

    防稻飞虱用药每亩可用: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②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克。

    防治纹枯病:每亩用①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毫升,②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克,③发病严重田块可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毫升。

    预防稻曲病、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破口之前10-12天(剑叶露头一寸左右)亩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克,破口之前3-5天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毫升再防治一次,可兼治纹枯病。

4.提倡使用先进植保器械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要充分发挥专业植保防治服务队伍的作用,发挥机动植保器械作业的优势,提高施药质量,提高防效。

5.注意事项

(1)使用75%肟菌•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时一要注意使用浓度不要偏高,二要注意晚稻破口抽穗期不要使用。

(2)要用足水量,亩用药液量不能少于50升,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药后保水3-5天。

(3)提倡早晚用药。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支持 | 在线服务 | 农技服务 |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71-82705997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