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晚稻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5月26日,区农业局召开全区晚稻生产新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班详细讲解了今年晚稻主导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晚稻生产植保技术意见及晚稻生产技术意见,邀请省农技推广中心陈叶平高级农艺师介绍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我区粮油工作战线、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有关人员参加培训班。区农业局副局长徐仁达出席培训班并做工作布置。
培训班上获悉,根据我区实际,今年晚稻生产将推行“菜—稻轮作(稻鱼共育)栽培”、“稻米优质栽培”、“晚稻超高产栽培”、“晚稻低耗节本栽培”四大栽培模式,推广晚稻主导品种、晚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水稻平衡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五大主推技术,抓好适期播种关、田面平整关、稀播壮苗关、合理施肥关、水浆管理关及病虫草防治关六大高产环节。
培训班上,徐仁达副局长强调三点意见:第一,充分认识今年晚稻生产的重要性。今年,我区粮食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要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等“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和生态种养模式,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和“机器换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稳粮增效。第二,要进一步落实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各镇街要及时分解任务到村、到田、到地,抓紧时机出台配套粮食补助政策;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到早防早治;第三,要十分重视各粮食生产统计监测点的相关工作,要求各镇街实地调查了解监测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作物种植情况,仔细核实面积、加强审核,及时掌握监测点的第一手资料。
区农技推广中心夏国绵研究员要求各镇街继续制定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好上级部门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意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田高产、节本增效新技术;进一步完善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培训班、现场会的形式强化技术服务,同时做好种子余缺调剂、病虫害统防统治、高产示范方创建等协调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