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作社     登录 注册
发布供求信息
病虫情报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病虫情报 > 切实抓好七(5)代褐稻虱补治工作
切实抓好七(5)代褐稻虱补治工作

         据本站系统监测,当前田间部分田块褐稻虱虫量较高,个别防治不当田块已出现“冒穿”现象。当前正值晚稻生产的关键时期,请各地密切关注田间虫情,及时做好褐稻虱补治工作。

    一、发生趋势

    据区站9月下旬734块田调查,平均百丛总稻虱1074头,幅度40-3230头,其中褐稻虱占97.5%,超过防治指标田块13块,占38.2%,低龄若虫占84.5%9月中下旬区站测区卵量调查,9月下旬田间卵量突增,920日区站测区调查,观察圃卵量从上一期的百丛295粒突增到4781粒,其中眼点卵占24.7%30日继续上升到百丛6288粒,眼点卵占31.3%;定点大田从15日的百丛0粒上升到20日的958粒,25日继续上升到百丛3367粒,30日为百丛899粒,眼点卵占38.9%。当前气候条件、晚稻生育期十分有利于褐稻虱生长,预计10月上旬田间褐稻虱虫量仍将快速上升。

    二、防治意见

    当前褐稻虱发生趋势对单季晚稻、连作晚稻仍然构成重大威胁,请各地切实加强田间调查,虫量超标田块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1、防治时间:103-7日。

  2、防治指标:总稻虱百丛1000头。

  3、防治药剂:每亩可用①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2克;②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克;③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克。高虫量田块以上配方加入100毫升毒死蜱。以上药剂兑水60公斤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药后保水3-5天。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支持 | 在线服务 | 农技服务 | 联系我们 |
  • 服务热线:0571-82705997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